天派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天派小說 > 中華對韻 > 第5章 人無風骨才何用,腹有詩書氣自華

第5章 人無風骨才何用,腹有詩書氣自華

第5章:人無風骨才何用,腹有詩書氣自華豚對馬,蟹對蝦(1)。

點豆對種瓜(2)。

三農對五穀,梁燕對田蛙(3)。

修鐵路,到天涯(4)。

鋼鐵對泥沙(5)。

質量百年計,幸福千萬家(6)。

中原崛起,西部開發(6)。

九天攬月,西海擒鯊(8)。

開放改革發展,倡廉反腐監察(9)。

不忘初心在,堅持兩手抓(10)。

十裡春風,柳棉白似三冬雪;半山夕照,霜葉紅於二月花(11)。

人無風骨才何用,腹有詩書氣自華(12)。

十口心思,思物思人追往事;八目尚賞,賞風賞月話桑麻(13)。

第5章-註解(1)豚對馬,蟹對蝦。

豚(tún):小豬。

也泛指豬。

詩曰:寒風疏落木,旭日散雞豚(唐·杜甫)。

馬(馬):馬寓意著激情、奔放、忠誠、進取。

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進取向上、奮鬥不止、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。

成語“馬不停蹄”,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。

蟹:螃蟹(páng xiè),水陸兩棲。

成語“蝦兵蟹將”,指神話傳說中龍王的兵將,比喻不中用的兵將。

蝦:蝦子,蝦米。

成語“將蝦釣鱉”,比喻占人便宜。

(2)點豆對種瓜。

清明前後,種瓜點豆。

古代農諺,指清明節前後,正是抓緊春播的大好時光。

(3)三農對五穀,梁燕對田蛙。

三農:古代“三農”指平地農、山農、澤農。

詩曰:“六穀名居首,三農政所先(宋·歐陽修)。

五穀:一般指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。

泛指糧食作物。

詩曰:“五穀皆養生,不可一日缺(明·王佐)”。

梁燕:梁上建造巢的燕子。

詩曰:身輕梁燕舞,舌巧柳鶯歌(宋·趙汝燧)。

田蛙:彆稱青蛙、田雞。

詩曰:田蛙喧麥隴,野犬臥柴門(宋·葉茵)。

(4)修鐵路,到天涯。

流水對,把鐵路修通到海角天涯。

截至2022年底,我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5.5萬公裡(世界第二),其中高鐵4.2萬公裡(世界第一)。

(5)鋼鐵對泥沙。

鋼鐵,泥沙,修鐵路的建築材料。

(6)質量百年計,安全千萬家。

質量是指產品的內在品質優劣程度。

百年大計,質量第一,是我國工程建設的理念。

質量是工程安全性的前提,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。

(6)中原崛起,西部開發。

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是國家2000年後的戰略,中部崛起涉及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西、山西六省,西部開發包括陝西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新疆、西川、重慶、雲南、貴州、西藏、廣西、內蒙古等12個省份。

(8)九天攬月,西海擒鯊。

化用現代·**《水調歌頭·重上井岡山》:“可上九天攬月,可下五洋捉鱉”之意。

(9)開放改革發展,倡廉反腐監察。

改革開放、發展經濟的同時,提倡廉潔,反對**,加強監察,確保公正。

(10)不忘初心在,堅持兩手抓。

初心:中國**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複興。

兩手抓: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,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。

(11)十裡春風,柳棉白似三冬雪;半山夕照,霜葉紅於二月花。

上聯春景以三冬雪來比喻(襯托),下聯秋景用二月花來比喻(襯托),畫麵由此及彼,對比強熱,讓人印象深刻。

春秋兩幅畫麵,時空不同,也是可以相對的,並非隔景。

隔景是指同一畫麵、同一時空中有不協調的景象。

尾句取自唐·杜牧《山行》:“遠上寒山石徑斜,白雲生處有人家。

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於二月花”。

(12)人無風骨才何用,腹有詩書氣自華。

人無風骨才何用:風骨是人的品質、氣節和尊嚴,人若無風骨,縱有才華,亦無意義。

腹有詩書氣自華:書能開視界,修身養性。

閱書萬卷,積累知識,提高自信,舉止自雅。

集句:人無風骨才何用(清·陸初望),腹有詩書氣自華(宋·蘇軾)。

(13)十口心思,思物思人追往事;八目尚賞,賞風賞月話桑麻。

十口心思:“十、口、心”合為“思”字。

八目尚賞:“八、目、尚”合為“賞”字。

拆字聯,是彆具一格的傳統對格,是將漢字的字形各部分拆或合併,使之成為另外的字(或形),並賦予以新的意義。

傳統對格在平仄和詞性上可放寬。

網傳對聯(作者佚名):十口心思,思國思家思社稷;八目尚賞,賞風賞月賞秋香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