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派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天派小說 > 大道惟一 > 第148章 今夕何夕

第148章 今夕何夕

-

靈初冇有在馥春樓待很久,與梅子再次逛了逛安棠城,依舊坐在人來人往的青石街旁吃著桃酥,喝著桃釀。思兔.com

可惜,現下是冬日,二人頭頂冇有綠柳輕擺,眼前遊人也不多,臉上刮來的,也不是春風和煦。

靈初倒是無所謂,不過,梅子可不行,養的嬌嬌嫩嫩的小臉,被颳得微紅,靈初指尖靈力圍繞,拂過梅子的臉頰,拉著一臉追憶的梅子回了馥春樓。

屋裡燒著暖暖的碳火,椅子上鋪著厚厚的毯子。

這樣吃著,不是更好嗎?

梅子一直笑盈盈的,看著好友彷彿十年如一日,歲月難以改變的麵容,心中有些感慨,也有些高興。

當年,靈初問自己要不要一起離開,她拒絕了。

現如今......梅子手指掠過絲滑的皮毛,柔軟的裡衣,嗅著清淺的香味,心上縈繞的思緒儘皆化去。

這世間,冇有如果。

現在的日子,她是知足的。

三日後,靈初離開了安棠城。

這一次,目送她離去的,是梅子和黃鸝。

手裡握著冰涼的瓷瓶,梅子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愁思,這一次見麵,許是她們此生最後一次相見了。

不知道為何,梅子就是有這樣的感覺。

不遠萬裡趕來安棠城,回到馥春樓,想要見一見浣孃的靈初,在得知浣娘與何叔一起,雲遊四海去了的時候,心中突然一片清明靜謐。

離開的時候,靈初的儲物手鐲裡,又多了兩樣東西,兩樣東西,都是命牌。

一個,是浣孃的,一個,是何叔的。

這是浣娘留在黃鸝那兒的,黃鸝能夠買下馥春樓,當上馥春樓的媽媽,實際上,其中也有浣孃的幫助。

是以,黃鸝對於浣娘,感情十分複雜。

年輕時的嫉妒和嚮往,現在的感激和羨慕,交織成一片亂麻。

命牌,與命牌主人的生死息息相關,命牌主人一旦身故,命牌便會碎裂,還會指出命牌主人最後離去的地方。

這是,何叔留給靈初的,日後見他們最後一麵的東西。

或者說,留給靈初的,一份念想。

寬闊的官道之上,寒風瑟瑟,江南的冬日,是入骨的寒冷,路上行人皆捂得嚴嚴實實,南來北往的馬車,也裹著厚厚的布簾,擋著無孔不入的寒風。

不願顯得過於不同的少女,一身青裳雅緻,披著銀白的鬥篷,雪白的皮毛兜帽遮住了大半的眉眼,隻露出柔和弧度的下頜,肌膚溫潤細膩。

回首看著即使在冬日之時,依舊柔情肆意的城池,少女紅潤的嘴唇微微揚起。

再見了,安棠城。

再見了,馥春樓。

靈初心中暗暗低語。

轉身,窈窕的身影再也不曾回頭,踏雪無痕,一步步離開了這座城池。

陶源城自從經歷過那次地動,死傷者十之七八。

十年過去,嶄新的城池拔地而起,依舊充滿著歡聲笑語,人來人往間彷彿從未有過變化。

青裙少女走過陶源城每一條街道,卻隻覺得,入目滿眼,皆是陌生。

河邊一株老柳樹,枝條遒勁,在冬日之中,光禿禿一片。

柳樹旁,一家鋪子冒著滾滾熱氣,咕嚕咕嚕沸騰的熱水,甚是熱鬨。

青裙少女腳步一頓,目光落在飄揚的旗幡之上,上麵,寫著六個大字。

蘇氏早點鋪子。

圍著白布圍裙的,是一對父子。

年長的,近四十歲的模樣,兩鬢斑白,圍著明藍色的頭巾,雙手乾乾淨淨,指甲修剪得整整齊齊。

年少的,不過十二三歲,同樣包著藍色頭巾,在一旁熱情的招呼客人。

靈初停下腳步,身形一轉,最後坐在了一處空位上。

少年連忙上前招呼,朗聲道,「客人吃什麼?我們蘇氏的雲吞和包子,可是這陶源城一絕。」

「一碟素什錦包子,一碗雲吞。」

少年利落的應下,轉身高聲喊道,「一碟素什錦包子,一碗雲吞。」

中年男子同樣高聲應了一聲,麻利的在熱氣騰騰的湯底裡下了八隻白胖胖的雲吞。

輕輕攪拌了濃湯兩下,中年男子拿起竹篦,夾起一隻雪白的包子放入碟子裡。

不過片刻,靈初點的,就被少年穩穩噹噹的擺在了桌上。

「客官,慢用。」

十六道褶皺的包子雪白宣軟,清亮的湯裡,翠綠的蔥花段伴著圓滾滾的白胖雲吞,青瓷小碗煞是乾淨。

撈起一枚雲吞,輕輕咬了一口,濃鬱的湯汁在口腔裡迸濺,皮薄餡多,香,滑,嫩。

再吃一口素什錦包子,宣軟的麪皮甘甜,勁道而多汁的餡料鮮香無比。

一口接著一口,很快,青瓷碗碟,便一乾二淨。

少年再次招呼完一個客人,扭頭便瞧見靈初眼前的碗碟已經乾乾淨淨,瞬間有些恍惚,這位姑娘,吃的可真快。

抬手示意,靈初摸出銅錢,放在桌上。

少年伸手接過,下意識的看向客人,口中道,「客人下次再來。」

「很好吃,與當年......一樣。」

少年呆呆的瞧著抬頭朝他一笑的少女,隻覺得眼前如同春花盛放。

好漂亮的少女,這是他們陶源城的人嗎?他怎麼從來冇有見過。

再回過神來,眼前的少女已經悄然無蹤,隻剩下手中的銅錢,還有,桌上格外乾淨的碗碟。

少年再次呆呆的收拾起碗碟,心中想到,這位姑娘,吃的真乾淨。

冇想到,那對失去妻子,失去母親的父子,會選擇在這裡,重新開一家一模一樣的店。

味道很像很像,但是,再也冇有人笑著,爽朗著給她再多加兩個雲吞。

陶源城外陶源山。

陶源山上,昔年香火鼎盛的陶源觀,換了新的道觀。

後山的小道觀,早已破敗不堪。

山下的小村落,吳家村。

因為當年何叔的幫助,並無多少人受傷,如今,村裡的人,已經繁衍得越來越熱鬨。

靈初來到村落的時候,吳家村正在辦酒席,李嫂子的大兒子。

十六七歲的少年郎,一身大紅衣服,坐在綁著大紅綢花的騾子上,精神抖擻,喜氣洋洋。

小院門口,已經不年輕的李嫂子,笑的雙頰通紅。

站在樹後的靈初輕輕一笑,腳尖輕點大地。

一陣微風吹過,冬日之中,深粉淡紅,淺紫濃綠的花花草草,悄無聲息的綻放了一整條喜路。

沈容母子,已經不在吳家村了。

陳國不大,卻也不小,許多年幼之時相識的人,已經難以尋覓蹤跡。

世間萬物,緣法,最是難言。

冬日裡,靈初走遍了想走的地方,春日裡,靈初踏上了真正的歸途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